猪喘气病的预防和治疗
421 次浏览   大小:  16px  14px  12px

     喘气病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高度接触性、慢性传染病。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和气喘,患不能正常生长。特征性病变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,于心叶、尖叶、中间叶和膈叶前呈“肉样”或“胰样”实变。

  喘气病流行病学

  喘气病的自然感染病例仅见于。不同年龄、性别和品种的均能感染,其中以哺乳及幼最易发病,其次是妊娠后期和哺乳期的母,成年多呈慢性和隐性经过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但在寒冷、多雨潮湿或气温骤变时较为多见。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,尤以质量差、舍潮湿和拥挤、通风不良等影响较大。如继发其它病原会引起临床症状加剧和死亡率升高。

  喘气病临床症状

  潜伏期一般为11~16天,最短的潜伏期为3~5天。大多数患体温无大变化,病初食欲正常。只发病时表现为咳嗽,次数逐渐增多,特别是在早上及剧烈运动后和喂食时,发生连续咳嗽。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发生呼吸困难,表现为明显的腹式呼吸,急促而用力,严重的张口喘气。此时患精神萎顿,食欲减退,身体日渐消瘦,皮毛粗乱,走路时拱背,步伐缓慢,喜卧怕冷。一般病程较长,大多可持续2~3个月以上。常由于抵抗力降低而并发肺疫,这是促使喘气病病死亡的主要原因。

  喘气病剖检变化

  主要病变只见于肺、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,呈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变化,以心叶最为显著,尖叶和中间叶次之。病变部出现“肉样”或“胰样”实变。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显著肿大、切面隆起、湿润多汁、呈黄白色。

  喘气病防治技术

  1、对于未发病地区应加强饲养管理,做好防疫卫生和消毒工作,推广人工授精,保护健康母群。

  2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,尽量不从外地引进只,如必须引进时,一定要严格隔离和检疫,杜绝引进感染病

  3、对于已发病地区,应及时对病进行隔离治疗,逐步淘汰,建立无特定病原的健康群。特别是养场,要空圈1个月以上,对污染用具及场地严格消毒。采用全进全出制,可达到消灭本病的目的。

  喘气病治疗方法

  用土霉素油剂按5~10ml/头深部肌肉注射,交替使用硫酸卡那霉素,按3~4万单位/kg体重,肌肉注射,每日1次,连续5~7天为1个疗程,必要时连续治疗2~3个疗程。因本病停药后易复发,因而用药疗程对治疗本病显得非常重要。另外,林可霉素、泰乐菌素等对本病也有很好的疗效。